- 肖慧;
<正>0背景钢结构工程在建筑工程领域中以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结构稳定、建筑风格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各类大小型公共建筑中。钢结构的主要传力路径是将上部荷载通过梁柱传递至柱脚,再通过柱脚将轴力、弯矩、剪力等荷载传递到基础中,钢结构柱脚施工质量是决定钢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柱脚施工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的成果,如周佳针对现行规范提出外包式刚柱脚极限受剪承载力的改进建议;雒加岩对埋入式柱脚设计方案中的不足提出优化方案;殷伟对埋入式劲性柱脚提出优化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解决施工难题。
2025年12期 No.749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术;雒伟群;
<正>西藏地区具有大量的考古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研究各领域的重要实物资料。利用知识图谱、语义检索等技术可以提高对文物数据的查找效率,对西藏考古文物的保护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利用爬虫技术从百度百科等网站上爬取高质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接着利用neo4j图数据库完成知识图谱的构建,最后采用Aho-Corasick算法实现语义检索功能,最后完成西藏考古文物语义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5年12期 No.749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贝;
<正>光伏电站基础施工在山地复杂地形条件下面临诸多挑战。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多变,对微孔灌注桩施工提出了极高的精度与质量要求。微孔灌注桩因其抗沉降能力强、适应性广,广泛应用于山地光伏电站。然而,传统施工技术在放线定位、钢筋笼加工、钻孔垂直度控制及混凝土浇筑等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施工效率与电站运行稳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某40MW山地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提出系统化质量控制与优化方案,聚焦关键环节技术改进,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其可行性,为提升光伏电站基础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No.74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曹冬敏;崔凯峰;钱水兵;
<正>对于电厂汽机,内部元器件、装置、系统非常复杂,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运行,长时间下来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长期在复杂环境下的运行,会使机组运行能耗逐渐增加,从而影响汽机的运行安全和效率。针对这一情况,需要电厂做好汽机的日常维护,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对汽机元器件、装置、设备、内部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全面掌握,最大程度确保电厂汽机的运行稳定。
2025年12期 No.749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冯鹭鹭;
<正>1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中施工关键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现代建筑除了具有遮风避雨的功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暖功能,才能为建筑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夯实建筑工程长久可持续发展的群众基础。而供热通风与空调系统是实现建筑工程通风保暖功能的基本设施,其施工实践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暖通空调施工。因为暖通空调系统自身固有的系统性、复杂性与关联性,其施工期间需要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支持,才能尽可能减少施工隐患。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参照暖通空调工程设计要求,认真落实好每一个施工细节,力求所有施工技术被高效规范应用于施工实践中。
2025年12期 No.749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薛丽;殷威;
<正>受道路路网规划、交叉口用地及周边建筑影响,道路平面交叉口常见形式有十形、T型、Y型、X型、多叉形、环形等。研究表明,正交或接近90°的十字或T字交叉口才是城市道路最理想的交叉口类型。然而在我国老城区的改造建设中,经常遇到一些畸形交叉口,通常外形不规则,相交道路数目较多且路口间距很近。虽然交叉口数量不多,但其交通情况十分复杂,具有行车方向不明确、进出口路径复杂、通行能力差、混合交通流冲突多等特点。若处理不当必将成为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多发地点。因此,城市道路畸形交叉口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2025年12期 No.749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志尧;
<正>1背景地铁综合监控是监控各个地铁站的出入状况,由控制中心CISCS系统、各车站级SISCS系统、车辆段ISCS系统、停车场DISCS系统、网络管理系统(NMS)、培训管理系统(TMS)、维护管理系统(MMS)等组成,拥有在日间正常运营情况下、紧急突发情况下各相关系统设备之间协调互动等高级功能,从而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为了实现地铁系统的综合监控任务,从硬件上要配置以摄像机为主要传感器的物联网系统,同时要配置终端计算机和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主要负责监控视频等资料的存储,主控计算机则负责对各个终端的计算机、摄像机等进行控制指令发送、任务调度、相应的图像数据处理。但是,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覆盖规模大、监控节点多,多监控任务的调度往往需要排队处理,从而使得主控计算机面临极大的压力。
2025年12期 No.749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备;潘微;张亚东;
<正>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建造施工的弊端日趋明显化,如现场湿作业、手工操作、需要消耗大量模板、现场作业量大、工期较长、质量不稳定等。同时,在房屋建造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等特点。为改变传统建筑方式,促进绿色高效环保低碳节能的建造方式。国家大力推行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减少建筑垃圾排放。通过预制构件工厂工业化生产预制构件是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步骤。
2025年12期 No.74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胜昌;
<正>0背景近年来,“向地下要空间”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主要方向。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不断加速,城市深基坑建设日益增多,基坑开挖深度也随之不断刷新纪录,许多基坑的开挖深度已经超过了20m。与此同时,基坑与周边道路和相邻建筑物的距离也在不断缩短,有的基坑与建筑物的最近距离甚至不足2m。这种高密度的建设模式,无疑给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与环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年12期 No.749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许明君;石宋华;屈嘉成;武斌;韩婷婷;
<正>复杂机电系统通常由通信系统、燃油系统、动力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等容易受电磁环境干扰的系统组成,其工作空间的电磁环境也较为复杂。为避免因电磁兼容性而导致的隐患或故障,需保证系统内设备工作的互不干扰性,以及系统对外部复杂电磁环境的兼容性。根据上述特点,依据GJB1389A-2005、GJB151B-2013、GJB/Z 17-91等标准和指南进行复杂机电系统的电磁环境评估和总体性电磁兼容性验证方案设计。
2025年12期 No.749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谷传刚;
<正>上跨工程线工程项目跨度大,施工空间狭小,它非常适用于目前国家发展新型施工技术的现实诉求,例如有限高度下的贝雷架支撑体系拆除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主流技术。其中,诸多创新施工技术方法完美解决了狭小空间上跨、下部结构与贝雷架支撑体系净高度不足等问题。本文中所讨论的是沪昆铁路义乌高架站房建设工程项目,深度研究项目在狭小空间中的上跨工程线大跨度贝雷架整体拆除顺序、拆除施工工艺以及贝雷架分解拆除技术要点。在狭小空间上跨工程线项目中,有限高度下的贝雷架支撑体系拆除施工主要是利用新建结构作为提升载体,通过在新建结构上预留规格提升洞口拆除狭小空间大跨度贝雷架,它的拆除施工工艺采用工字钢焊接门式提升架。
2025年12期 No.749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浩楠;唐文丽;白景然;宁昕;肖思遥;
<正>0背景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岩土工程界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随着近几年来国内基础建设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尤其是交通行业中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水利水电工程、矿山开采业等领域均出现了大量的岩质边坡,并且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的特点,这些边坡的安全性的好坏将会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甚至对于社会经济效益都产生重大影响。
2025年12期 No.749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建宝;
<正>EFDT泵抽短节是高端测压取样仪器的核心短节之一。利用仪器坐封短节实现与井下目的层建立通道,泵抽短节通过液压动力电机带动液压油来驱动泵抽活塞的往复运动,从而从地层抽取地层流体。泵抽短节将地层侵入带的泥浆排放到井筒,取到地层流体样品;通过液压短节电机的运转速度来控制泵抽短节的速度以及泵抽缸活塞的运动位置,记录地层压力的恢复曲线,获得地层的真实数据,得到地层的流体性质。对取样作业带来有力的参考,通过测压取样,对地层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泵抽短节可以精确抽取地层流量体积,为不同地层流体性质提供保障。此仪器短节结构设计巧妙,为实现地层流体的流体性质,提供可靠保障。
2025年12期 No.749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薛菲;纪文文;
<正>0背景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基础建设领域特别是民生领域举足轻重,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常会面临复杂的地质状况,就东营区黄河附近,其地层多呈现软弱特性。鉴于水泥搅拌桩具有噪声小、稳定性佳等诸多优点,故而在加固软基方面应用颇为广泛。然而,传统的单轴搅拌桩施工存在一些弊端,施工叶片极易被泥土裹住,致使施工效率大打折扣,而且要想将颗粒搅拌均匀,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而导致施工速度缓慢。此外,在钻机施工时,为了确保钻杆垂直度和注浆量符合要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细致检查,这无疑增加了施工成本。
2025年12期 No.749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秦振波;赵梓源;曹雪;刘婧怡;苏京昊;祝丽玲;
<正>1背景近年来,公共卫生领域对空间消毒的需求不断增加。在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有效的消毒措施来杀灭病原微生物,确保环境安全。其中,空间消毒是一项重要的手段,是控制感染和疾病传播的常见方式。然而,由于实际操作的限制,特别是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传统的空间消毒方式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大面积场所的消毒需求。
2025年12期 No.749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会;黄懿;刘俊虹;吴迪;
<正>1背景伴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建设的逐步完善,国家逐步确立了“天地互备,以北斗为主的电力授时体系”,大力推动北斗系统替代GPS成为电力系统主用时间源。近年来,我国境内发生了多起北斗信号压制干扰事件,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威胁。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功率倒置的子空间投影、利用信号特征差异、多通道跟踪与判别等多种方法消除北斗压制干扰。
2025年12期 No.74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硕;霍艳忠;
<正>鱼菜共生系统是一种将鱼类养殖与植物栽培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量、节水、环保、高效等优点。然而,传统鱼菜共生系统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环境调控能力差等问题。传统的鱼菜共生系统在管理上依赖人工经验,难以精确控制环境参数。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利用ESP32单片机实现对鱼菜共生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成为可能,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2025年12期 No.749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洁;宋德周;丁学用;刘鑫玥;陈洁;杨睿;宁志豪;
<正>0背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持续推进北斗系统的建设。2008年,北斗二号系统开始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2020年7月,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面向全球开放服务,这代表着我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建设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25年12期 No.749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逸萌;
<正>耕地的实际种植类型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国务院强调要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并加强动态监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卫星遥感等手段对耕地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本文设计了一种结合不同表达形式时序特征的耕地地物分类方法:首先构建多个时点下的不同类型时点特征构建组合式时序特征,再基于谐波分析在多时点同类特征的基础上拟合时序特征曲线构建曲线式时序特征,两者结合得到优选特征组合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用于分类。以重庆市永川区为研究区,针对研究区耕地内部的5类地物开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结合多时点与时序曲线形式的优选时序特征组合分类结果整体精度相较于仅基于多时点和时序特征曲线的优选特征组合分别提升了4.8%与3.5%,表明本文的时序特征组合方法有效地结合了两种不同形式时序特征的优势,为耕地内部种植属性的监测任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
2025年12期 No.749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升;
<正>0背景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规模化利用核能发电以来,经过近70年的不断发展,核电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由于核能发电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核电站的建造和设计寿命都比较长,一座核电机组从投入运行至达到设计寿命退役一般超过40年,新建机组可达60年以上。在核电机组的数十年的使用周期内,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确保安全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提升核电机组的运行功率是性价比最优的方式之一。
2025年12期 No.749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洋;彭靖;赵哲;耿璐;
<正>0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各行各业对数据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领域,泉域作为重要的地下水系统,其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共享显得尤为重要。泉域不仅承载着供给饮用水、维持生态平衡等多重功能,还直接关联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往往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更严重,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料共享机制,不仅对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泉域资源造成限制,也对相关科研活动的深入造成阻碍。
2025年12期 No.749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世秀;
<正>1背景 地下管网作为维系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被喻为“城市生命线”,对保障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管网数据不仅能够确保资源合理分配、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快速定位故障,还能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应急保障提供数据支持,是保障城市生命线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依据。传统的管线外业采集模式采用纸质记录、探测分离的方式,探测流程复杂,主要包括纸质记录、测量收点、手动录表、测量匹配、初步成图、外业检查、内业修改、报告编制等,现场探测人员需要携带纸笔,记录纸容易脏污、丢失。形成的草图常有许多飞点,增加了内业工作量。
2025年12期 No.749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宋漫利;
<正>背景 据《2020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 566座,总库容9 306亿m3,这些水库在供水保障、防汛减灾、农业灌溉、水力发电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水库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巡查与经验判断,这使得信息获取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数据处理能力也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当下复杂多变的水资源管理需求。尤其是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越发凸显。
2025年12期 No.749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玲;王宗满;胡振坤;
<正>1背景 光伏发电作为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光伏组件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组件,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故障,诸如常见的组件热斑故障、二极管故障等,如果不及时识别、处理,会影响光伏系统的正常发电,严重时会造成光伏板烧坏甚至起火。因此,研究光伏组件故障的自动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年12期 No.749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明亮;
<正>0背景 中继卫星系统,也称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是利用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中继卫星实现对中低轨飞行器数据传输和跟踪测轨的空间信息传输系统,通过多颗中继卫星组网,可实现对地近100%的轨道覆盖。中继卫星系统传输链路主要由中继卫星、中继终端和地面系统组成,完成用户目标到用户中心的数据传输。其中,中继卫星是连接中继终端与地面系统的“中转站”;中继终端安装于用户目标平台,完成待传输数据的调制发射;地面系统主要包括地面终端站和运管理中心,实现数据落地并传输至用户中心。
2025年12期 No.749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罗伶凯;
<正>随着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山地光伏电站建设日益增多。与传统刚性支架相比,柔性支架具有适应地形、节省土方、降低成本等显著优势,在山地光伏电站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山地环境复杂,柔性支架施工质量管控难度大,需要系统研究其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国内外对柔性支架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质量管理优化研究。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深入分析柔性支架施工质量问题及成因,探索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优化策略,对提升山地光伏电站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2期 No.749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叶伏虎;刘磊;
<正>软科学研究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方法和手段,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一种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研究活动。近年来,社会各组织团队对软科学的深入研究带动了对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应用热潮,越来越多的组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这引发了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如何科学、全面地判断一个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和应用成效。本文基于长期的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实践经验,从软科学研究成果课题立项、过程管控、项目验收到推广应用等全环节出发,构建了一个易于操作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模式,在科学评价软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的同时,也能准确评估该软科学研究成果实践应用效果。
2025年12期 No.749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文博;
<正>1概述 1.1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历史沿革 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建国初期—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药品注册审批制度主要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程序相对简单,缺乏规范和科学性,主要目的是满足国内用药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2001年,我国开始逐步引入国际药品注册审批制度标准,建立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1999年颁布了《新药审批办法》,2002年实施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注册审批制度逐渐趋于规范和科学化。
2025年12期 No.749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东华;
<正>在广播电视工程中,5G+4K超高清直播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直播节目的画面质量和观赏体验,还能满足远程医疗、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多种场景下的超高清视频传输需求,特别是在新闻报道、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合,5G+4K超高清直播技术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因此,广播电视行业要加强对5G+4K超高清直播技术的应用,以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传播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元、高质量的视听内容。
2025年12期 No.749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俞典;
<正>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传播作为连接科学研究与公众认知的桥梁,其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演变。传统的科技传播模式多依赖于纸质媒体、电视和广播等单向传播渠道,往往难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在此背景下,科技传播不仅要传递科学知识,更要注重传播效果和公众的参与感,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信息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增强科技传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025年12期 No.749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金颖华;王建勇;
<正>1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的服务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高校中,图书馆承担着支持教学和学术等多方面的工作,同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效的信息服务和创新的教育模式,在农业创新教育中发挥坚实的支撑作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应用于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学术交流和用户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达到优化图书馆的职能,赋予图书馆在农业创新教育新角色,以满足农业学科研究人员和学生需求的目的。
2025年12期 No.749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薛佳妮;
<正>1背景 智慧教育引领的智慧校园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自2018年《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发布以来,智慧校园建设得到了明确指导,逐步走向规范化。至2021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出台,进一步强调了教学、管理与服务的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旨在通过现代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个性化与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智慧校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智慧化转变,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2025年12期 No.749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